健管专业科普|中医治未病
发布时间:2023-09-04 19:15:00浏览:0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以上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记叙了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通过此篇故事我们来看一下这位中医学的开山鼻祖是如何解读“治未病”的中医理念的。文中扁鹊在阐述桓侯的病情发展中指出,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可治疗;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刺可治疗;病在肠胃里,可用汤剂;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已经没有办法医治了。很多疾病在处于亚临床阶段,常会有一些细微征兆,医者必须善于发现疾病苗头,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中也指出“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再者要掌握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的规律,这样才能在早期诊治过程中,既着眼于当前病证,又能前瞻性地采取措施避免传变的发生。

当前我国疾病谱已然发生更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不断升高,但人们健康意识的与日俱增,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可见防病先于治病才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途径。希望我们每一位健康工作者们都能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上工”,把握中医治未病的精髓,发挥学院服务与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要从治未病中汲取为人处世的良方,对待疾病我们要扼杀其于摇篮中,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把祸患消灭在无形之际,凡事要有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 电话:0898-88386350 邮箱:kangguan@sanyau.edu.cn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 版权所有:565net必赢客户端-www.565net.com|官方网站
  • Copyright © 2024 bjlqt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彩尙青年微信公众号

    • 565net必赢客户端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