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成果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20 21:53:00浏览:0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随着新时代社会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尤为重要。而培养人才,最根本是要依靠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探讨在高校中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一)优化课程体系,理实结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提升创业实践的战略地位,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创业技能应用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复合能力,为将来的成功创业打好基础。为此,高校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一方面,要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融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发展的实际案例等内容,选取问题式、启发式以及探究式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创业意识,加强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向大学生讲解国家、地方最新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以便于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惠待遇减轻创业道路上的阻力。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业指导课程中创业实践的比例,利用校内的创新创业孵化园,或者是校外的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得到实践机会。

 

(二)提升师资力量,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丰富教师结构组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在创新创业需求高涨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创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成为高校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便利性,聘请企业的创新创业专业人才,让学生与创新创业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在创新创业企业家“现身说法”的过程中,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学习创业经验,这对于大学生成功创业是 大有裨益的。 2.重视教师在职培训 为适应产教融合需要,以及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除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任管理者兼职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还需要加强本校在职教师的培训,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专业课程中,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常态化。

(三)优化考评机制,推行鼓励创新创业的考评体系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要对以往的考核制度予以改革。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大学生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并使其占据较高比例,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效果。

(四)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高校要想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要依托创新创业课程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了解创业政策外,更为重要的还是要面向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愈挫愈勇的精神。

产教融合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育人质量、解决大学生 就业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既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向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能依靠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应当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重视学生创业知识的讲解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尝试多种渠道组建一支“双师型”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创业中遇到的难题。最后要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创业实践机会,在多次的创业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参考文献:

高洁.产教融合视域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产业创新研究,2022(20):191-193.

  • 电话:0898-88386350 邮箱:kangguan@sanyau.edu.cn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 版权所有:565net必赢客户端-www.565net.com|官方网站
  • Copyright © 2024 bjlqt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彩尙青年微信公众号

    • 565net必赢客户端官网手机版